听新闻
放大镜
江苏检察网 > 要闻 > 正文
苏州青年检察官的成长手记:成长,在下一本案卷翻开的那一刻
2025-07-07 09:32:00  来源:苏州检察发布

奋斗正当时,青春恰自来

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

只有日复一日的孜孜以求

成长的路上虽布满荆棘

却也能采撷最美的芬芳

一起来听听她的“进阶”故事!

从新手小白到独当一面,六年光阴已清晰勾画出我检察生涯应有的轮廓。那是每一次提讯传唤时的信念较量,是每一份证据审查时的抽丝剥茧,更是每一场庭审交锋时的据理力争。六年间,我办过“小案件”、也啃过“硬骨头”,看过K线图、也研究过区块链,解锁了关于正义的多种打开方式。

2020年9月,我被借调到市院参与办理“K公司财务造假案”,这是一起有着近900本卷宗的证券犯罪大要案。审查起诉过程中,仅股民来信我们就收到了2公斤。一开始,陌生的证券犯罪罪名和堆积如山的卷宗,让我陷入了“本领恐慌”。但师父告诉我:“成长不会一蹴而就,要相信时间的力量。”

于是,我从最基础的证据摘录开始做起,上班时跟着专案组前辈分析书证线索、审查言辞证据;下班后继续学习证券法规和金融知识。慢慢地,我学会了如何通过银行流水追踪资金去向、如何比对年报数据发现异常波动,那些曾经让我焦虑的专业鸿沟,一点点被知识的砖石填平。

去年12月6日,案件一审宣判,我们成功指控犯罪!庭审后,办案团队在检咖沙龙复盘总结时,领导向我们讲起“研磨正义”题字的立意构思。是啊,作为公诉人的我们,每天都在进行的不正是一场场关于正义的精细研磨吗?提讯室是烘焙器皿,用一个个追问褪去谎言的毛边;审查报告是精磨工序,让每份证据都露出事实的棱角;公诉席是萃取舞台,让正义之光在每个细节折射。

回望来路,这屡正义的光芒穿过13万K公司股民,也照向了太湖边的这对渔民夫妇。

老李夫妻俩在太湖水域捕捞鱼虾,案发时查获渔获物共计7.25千克。由于该水域属于国家级水产资源保护区,全年禁渔,老李使用的又是禁用渔具,二人行为已构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。因数量较小,犯罪情节轻微,我们作出了相对不起诉决定。但案件反向衔接后,渔业执法部门认为,涉案情形属于《渔业法》规定的“情节特别严重”,需没收渔船。

渔船承载着渔民的生计。一旦被罚没,老李的家庭便可能失去收入来源。这样真的合理吗?带着疑问,我检索规范性文件、分析非法捕捞类案、赴主管部门实地调研,提出行刑反向衔接应遵循比例原则,是否行政处罚需实质性审查。最终,渔业部门调整了处罚决定,老李的渔船保住了!老李的故事告诉我们,法律的威严固然不容挑战,案件背后的万家灯火更加需要守护。以这个案件为切入点,我撰写了《轻微犯罪案件行刑双轨判罚合理衔接研究》一文,论文观点得到认可,受邀在全国第七届“刑法论坛”作主题汇报。

办案之外,持续的钻研奋进更是青年成长的必然选择。工作中,我坚持用小案件讲透大道理,用微镜头记录真担当,撰写的十余篇调研文章发表于《中国检察官》等期刊,办案札记被法治网、检察日报报道。在一次次青春与检察实践的“双向奔赴”中,我逐渐读懂公平正义更为深刻的内涵。原来,独当一面不是终点,而是守护正义的新起点,检察官的成长,永远在下一本案卷翻开的那一刻……

我是检察青年高娜,我的成长故事还在继续……

作者:  编辑:杨月